時間是你的所有。
你或許有一天會發現,自己有的時間比想像中要少。
          ——蘭迪‧鮑許(1960-2008)

空閒時間並不貴。它是……免費的!

  許多人做了決定,結果導致工作過度、玩樂不足的生活。
《時代雜誌》在一九八九年曾評論過,閒暇時間變成昂貴的商品。
在電訪賓州州立大學(Penn state university)休閒研究榮譽教授傑佛瑞‧蓋比(Geoffrey Godbey)時,
我得知美國人平均每週一至週五有三十五小時的空閒時間,
週末反而因為做家事、買日用品及其他差事而時間較少。

這是個令人吃驚的數字,因為許多人都覺得時間被壓縮。
週間有一百二十個小時。假設當你減掉用來工作及通勤的四十五小時,
還有蓋比所說的三十五小時空閒時間,我們還有四十小時可用來睡覺和吃飯。
我們擁有的時間比想像中要多,但讓我們看看自己拿空閒時間來做什麼。

  多數的空閒時間都花在電視機前了,這並不令人意外。

蓋比的結論並不是表示美國人全都成天窩在沙發上看電視,
但他們的每段空閒時間都不長,即使在週間也一樣。
空閒時間的長短影響了美國人所做的活動。

根據蓋比的說法,你在三十分鐘內不能打一輪高爾夫球,
但在那段時間內可以觀賞最喜歡的情境喜劇的重播。

他說,高爾夫球並沒有受到許多人的歡迎。
為什麼?因為它需要的時間太長。
三十五小時的空閒時間零碎地分散在一週內,
這解釋了為何看電視是很常見的休閒活動。
因為那是人們在當下所擁有的全部時間。

  在這二十四小時不停歇的世界裡,週末的空閒時間受到相當擠壓。
商店一週營業七天;有些是一天二十四小時都開著。
週日不再被視為是休息的日子,而是洗衣服、買日常用品及支付帳單的日子。

在電影《銘謝吸煙》(Thank You for Smoking)中,
煙草遊說者尼克‧耐勒接到洛杉磯製片深夜打來的一通電話。

當被問及他現在為何仍在辦公室裡,製片表示現在在日本是隔天的下午四點。
在製片掛上電話接另一通電話(這次是倫敦打來的)前,尼克進一步問他什麼時候睡覺。
這位製片回答:「星期天。」
他的回答符合「星期日是休息日」的經典概念。

諷刺的是,那也是該人物睡覺的「唯一」日子。
這幕戲揭露了全球化的一個常見現實。當我們睡覺時,在地球的另一邊已經是隔天下午。

我們許多人被迫要適應另一個國家的時區以迎頭趕上,即使這表示要在半夜做生意也一樣。
人的時間認知改變了,「正常上班時間」的定義也改變了。

這種扭曲的時間攪亂了人的日夜節奏,使我們覺得缺乏時間且筋疲力盡。

  在家裡,家庭省時器具曾被讚美為
「能將主婦從吃掉時間的家事中解放出來」的設備,
這些器具將廚房E面占滿,卻沒為人省下比以前更多的時間。

我們排定的行程更具野心,將愈來愈多的事列入待辦事項中,
把休息時間完全排除在外。

在許多人心中,空閒時間被認為是有罪的消遣,
只有懶人或極端富有的人才會有。

  傑瑞米‧雷夫金(Jeremy Rifkin)在《時間戰爭》(Time War)中主張,

處在這個如此堅持省時的文化中,我們卻覺得所珍視的東西逐漸被奪去,這很諷刺。

根據一份二○○八年休閒趨勢團體(Leisure Trends Group)的民意調查,
百分之五十七的美國人相信,生命過於短暫,不能將它全花在工作上。

X世代尤其是矛盾的一群人。
儘管他們相信人生不只是工作而已,但他們是最有可能為了辦公室而放棄週末及假期的一群。
只有百分之三十九的人說,彈性的工作時間是自己決定是否在某公司久待的關鍵因素。
顯然,我們的行動和信念是不一致的。

  從這個及其他調查可看出,人們重視空閒時間,但沒有多少人會真的休息。

在《新習慣》(The New Habit)中,
尼爾‧菲奧里(Neil Fiore)建議無愧的玩樂是終結浪費時間活動的方式。

畢竟,娛樂是要再創造人的快樂感覺。最有生產力的人是那些會玩也會工作的人。

他們將生命視為互相遷就的過程。
他們要將時間花在自己身上,才能將它貢獻回辦公室。
考慮到美國人非常重視生產力和效率,這似乎是個很容易的成功配方。
但若這配方如此簡單,為什麼多數人不放假?

  根據國家休閒及公園協會(National Recreation and Park Association)所做的一項民意調查,

接受調查的人中有百分之三十八的人說他們「總是覺得很匆忙」。

加拿大人也有相近的數據。我們在之前幾章談到的迫切感遍布生活的各方面。
在這個由工作與生產組成的世界中,沒有位置容納與匆忙生活相反的空閒時間。
菲奧里探索了習慣性拖延者與工作狂之間的關聯。

與那些找時間休假的人相比,
這兩種人的生產力並不會較高。因為他們無法無愧地玩樂。

諷刺的是,休閒是效率的關鍵組成分子。

  即使我們有找時間休假,我們的休閒活動經常反映對速度的熱愛。

行程滿檔的訪問活動,從一地到另一地,
我們的假期經常讓人想到一句老諺語
「今天是星期二,這裡一定是比利時」
(編案:It's Tuesday, This Must Be Belgium.,
原為一部描述一群觀光客用十八天遊完歐洲大陸的電影。本文意為「行程滿檔」。)

這使我們無法吸收其他東西,除了噴射機燃料及公車濃煙之外。
有些人尋找極端的情況,使腎上腺素更加激增。

「探險假期」這趨勢證明:
愈來愈多人要找更危險、沉浸在腎上腺素中的活動來填滿空閒時間,
如跳傘、山地馬拉松、攀登冰河及洞穴探險。

我們忽視了慢的力量,儘管人精神振奮地回來,
但大概也因這模糊且匆忙的體驗而筋疲力盡。

  我在這裡提倡的不是到大峽谷高空彈跳或從高樓大廈上垂降下來,
而是偶爾緩慢地享受努力得來的優閒。

你是否曾想過,
好主意為什麼都是在沖澡時或高爾夫球場上想到的?

當你將意識關上,潛意識的輪子仍持續轉動著。
人開始放鬆,潛意識幾乎不費力地開始思考各種點子。
空閒時間將思緒釋放出來,讓你更快想出解決方法,
這比只是敲著鍵盤、盯著分帳單,或無止境地盯著空白畫布更有產能。

  時間認知對健康有重要影響。

舉例來說,根據三十四年來蒐集的四萬五千名參與者的資料,
綜合社會調查(General Social Survey)做了一個生活品質的調查。

馬里蘭大學(University of Maryland)的社會學家約翰‧羅賓遜(John P. Robinson)
及史帝文‧馬丁(Steven Martin)在調查中報告,
在所有不快樂的人中有百分之三十五的人總是覺得時間很趕,
而說自己「很快樂」的人中則有百分之二十三的人有這種感覺。

調查發現不快樂的人較常看電視,這表示看電視整體來說無法帶來持續的好處。

我們花時間做什麼事對快樂的程度顯然有長期影響。

不快樂的人覺得時間很趕,但他們卻比快樂的人花更長時間在看電視。
稍微改變他們做的事(在這情況下,少看一點電視)或許能大幅改變不快樂的人數。

把這些數字納入考慮,也難怪空閒時間會讓人覺得很昂貴。
但伊索寓言中龜兔賽跑的故事提醒了我們,
速度並不是都能帶來好處。
事實上,

有時候慢一點反而能讓我們更快通過終點線。

************************************************************************************
慢的力量

 這是一本教你減速的工作哲學,
慢不是停下來,而是慢得足以思考。
留心體悟,將會比匆忙決定更有力量!
找出時間壓迫感覺的來源


開快車的人無法欣賞風景,只有減速才能
停止光速過活,擁抱人生真正目的
時間做你的下一棒,助你完成這場接力賽


(摘錄自網路文章)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kikioop 的頭像
    kikioop

    kikioop的部落格

    kikioop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